抗药性是一种生物进化现象,是昆虫在杀虫剂选择压力下,获得生存的适应机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57年所作的定义,昆虫抗药性是昆虫具有耐受杀死大部分正常种群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并在其群体内发展起来的现象。也就是说,在多次使用药剂后,害虫对某些药剂的抗药能力较原来正常情况下使用剂量有明显增加的现象,这种能力是可以遗传的。
关于抗药性形成有两种学说,即选择学说和诱变学说。选择学说认为昆虫种群中天然存在抗性基因,抗药性的表现是在药剂选择压力下的一种适应,是一种前适应现象,杀虫剂起到选择剂的作用。诱变学说认为昆虫种群中某些个体在杀虫剂的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抗性发生,是一种后适应现象,杀虫剂是诱变剂,而不是选择剂。
根据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情况,昆虫的抗药性可分为交互抗性、负交互抗性、多抗性。
交互抗性:是指昆虫对一种药剂发生抗性后,对其他没有使用过的药剂也发生抗性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没有使用过的杀虫剂与已经产生抗性的药剂的作用机理相同,或相似,或者是这些杀虫剂在昆虫体内的代谢机理类同引起的。
负交互抗性:是指昆虫对某一种杀虫剂发生抗性后,对另一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反而上升的现象。
多抗性:是指昆虫对使用的几种杀虫剂都产生抗性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多种药剂同时对昆虫发生选择作用的结果,交互抗性也可能导致多抗性。
害虫抗性问题的日益严重,引起了农业、卫生、化工以及环境部门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