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污染环境。据计算,大量使用的农药,大约只有0.1%作用于有害生物,其余99.9%或附着在农作物上,或散布到土壤里,或飘散在大气中,或通过降雨等从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水体、土壤和整个生态系统。有些农药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而逐级浓缩达到很高浓度。我国20%的耕地受到污染,80%淡水水体的水质超标,50%的地下水被污染,40%饮用水的水源不合格,而大气质量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城市只有1%;在污染源中,70%为化学物质;而在对人畜影响最大的12种有机污染物中,农药占8种,即农药占污染源的一半以上。
2.误伤非靶动物。在自然界中,人类视为有害的动物只占很少部分,多数无害,另有少数有益。目前所用的农药,多数特异性差,杀伤谱广,以致在杀伤有害生物的同时或以后,殃及许多无害甚至有益生物,包括有害生物的天敌。生态系统中许多物种的种群密度在短时间内反常下降,破坏了原有平衡。原有的有害生物天敌由于食物骤减而相应减少,控制有害生物的作用下降,导致有害生物数量的反弹。
3.有害生物抗药性严重。自1908年首次发同农业害早对石硫合剂产生抗药性后,随着农药品种和用量的增加,有害生物的抗药性日益严重。据统计,全球已产生抗药性的害虫,1970年为224种,1976年为364种,1978年达414种,1980年为428种,至1989年已达504种;估计目前已超过600种。我国从1980年应用防治家蝇,5年后,个别地方家蝇的抗药强度已在万倍以上。抗药性的产生和加强,不仅影响防治效果,被迫提高使用浓度,增加了成本,对非靶动物的伤害和环境的污染也相应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