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以高热、剧烈头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登革出血热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特征。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发病率高,传播迅速,具有大规模流行的特征。带有病毒血症的患者到达登革热流行区,补媒介伊蚊叮咬,登革热病毒就可通过蚊虫传播而引起登划热的流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及旅游事业的发展,流行范围逐渐扩大,流行频率不断上升,登革热已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人数最多、危害最大的重要虫媒病毒病之一。
据记载我国登革热的首次流行是1871年于厦门,以后相当一段时间未见报道。20世纪30~40年代,曾发生几次大流行,如1931年在台湾地区、1940年在福建、广东省和上海市发生流行。1945年9月汉口发生流行,有80%人口发病。1978年广东省佛山地区突然发生登革热流行,全省当年报告22122例。1980年广东省海南岛暴发登革热,全省报告453151例,随后,广东和海南省不断流行并波及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1986年海南岛出现登革热暴发流行。广东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每年均发生流行。福州市于1944年曾发生登革热流行,在信息50多年后,1999年7—10月发生从东南亚归国人员带来的输入性登革热流行,发病1549例。2001年澳门出现登革热暴发。2004年10月空波慈溪市因归国人员发病引起流行,发病83例。登革热的媒介伊蚊在我国广泛存在,当蚊虫达到一定密度时,一旦有登革热传染源输入,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据报告,江苏、四川、北京、湖南、上海、海南、江西、山东、贵州、云南、武汉等省市也出现过输入性散发病例。1978—2001年,全国共报告68万多例,死亡501例。1981年在台湾地区的屏东县登革2型病毒引起的流行,共发病13000例;1988年流行波及全岛,报告10420例;2000—2001年发病1950例,至今流行不断。
全国年发病数,2002年1348例、2003年85例、2004年25例、2005年336例、2006年1068例、2007年5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