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征:成虫体长3~5mm,圆筒形,全体锈褐色至暗褐色,甚至黑色,背面稍有光泽。头部向前延伸呈象鼻状。触角膝状,柄节长大,第3节与第4节长度之比约为5:3,端节呈长椭圆形。前胸背板端缘较后缘狭,整个前胸背板而着圆形刻点。两鞘翅刻点和隆起线不明显,约有13条纵刻点行。每鞘翅基部和端部各有1个橙黄色的椭圆形斑纹。跗节5节,第3节二裂,第4节微小隐于第3节背面的凹陷内。雄虫外生殖器阳茎表面中间有1条纵隆脊,脊两侧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阳茎基片呈长三角形。雌虫外生殖器的“Y”形骨片两臂较狭长,略向内弯,臂的顶端略尖。
生物学特征:在我国北方地区1年发生1~2代,在中原地区3~4代,亚热带地区可达6~7代。主要以成虫越冬。当气温下降到15℃以下时成虫不再活动。成虫用喙在粮粒表现做卵窝,每个卵窝内产1粒卵,然后用黏液封口,孵化后的幼虫在寄主内蛀食危害,直至成虫羽化后才从寄主内钻出。玉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34℃,最适温为27~31℃;发育的相对湿度范围为45%~100%,最适相对湿度为70%。玉米象善飞行,可感染田间成熟的谷物。与米象相比,玉米象的抗寒力比较强。
经济意义:玉米象为我国头号储粮大害虫,对多种谷物如小麦、稻谷、玉米等及其加工品、油料、干果、药材均造成严重危害。
分布: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国内各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