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田鼠又称沙黄田鼠,而兰德特田鼠。
形态特征:体形中等,体长90~135mm,耳壳较小,但露于毛外,尾和四肢较短,尾长18~28mm,约为体长的5/1~1/4。后足长17~20mm。夏季毛色背部为沙黄色,毛基灰色,毛尖沙黄色。体侧毛色较背部浅,与背部毛无明显界线。腹部毛色乳灰色,尾部毛为浅黄色。
生物学特征:繁殖力强,3~9月为繁殖期,每年春秋各有一高峰。年产2~4窝,每窝7~8只,春天产的鼠当年可参加繁殖。
活动与藏匿:布氏田鼠属于白昼活动的种类,夏季在有月光的夜里偶尔出外出活动,活动受季节影响较大。冬季天气寒冷基本不外出活动,只有在晴朗的日子,中午出来,活动时间和距离均较短。春季出地面活动的鼠较冬季增多,活动高峰在11:00~13:00,为单峰型。夏季,出地面活动的时间增长,由于中午天气较热,鼠不出来,在上午和下午各有1个活动高峰,呈双峰型。秋季,随着气温下降,活动时间缩短,由夏季的双峰型转为单峰型。而氏田鼠不冬眠,一年四季均活动,除活动节律外,活动距离和范围也有季节差别,冬季出地面活动的时间和距离最短。
危害:该鼠大发生时,是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的主要害鼠。它挖掘能力强,盗洞破坏草场,特异骑马经过,马蹄踩入空仓常折断马腿;与牲畜争草,减少载畜量;秋季储草,减少越冬牧草,对草场造成极大的破坏,危害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