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筛选的白纹伊蚊每感品质(JS-SUS)为基线品系,进行抗药性程度的比较,发现2010年广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已经产生20余倍的抗性,其中从化市抗性最高,达到119倍。以WHO对按蚊的诊断剂量,2014年监测到广州市荔湾区、天河区和从化区白纹伊蚊成蚊对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中到高程度的抗性,荔湾种群白纹伊蚊对氯菊酯也具有了高抗性。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2009年的研究表明,北京、青岛、郑州、慈溪、衢州、南昌、海口市的白纹伊蚊对抗性在3~12倍,对双硫磷的抗性为2~4倍(本科室待发表数据),与2012年孙养信等对陕西省安康和铜川两地白纹伊蚊抗性的监测结果接近。除了拟除虫菊酯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外,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也显示产生抗性,2002年广东省几个城市的白纹伊蚊幼虫对仲丁威有6~15倍不等的抗性;对敌敌畏也产产生了5~10倍的抗性。由于近年来白纹伊蚊传播的登革热疫情的持续大范围发生,杀虫剂使用量激增,抗药性问题应该受到重点关注。
埃及伊蚊的抗药性水平略高于白纹伊蚊,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于2010年对广东省湛江市埃及伊蚊的抗性调查显示,其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分别产生了13.0、6.7和7.9倍抗性,而对双硫磷仅产生了1.2倍的抗性;对海南省儋州市、三亚市和昌江黎族自治县进行调查,对拟除虫菊酯同样出现了数倍不等的抗性。2002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登革热大流行,原因是埃及伊蚊对氯菊酯产生了抗药性,导致控制失败。如果我们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延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也会加大登革热媒介伊蚊的控制难度。